比较SRM与CRM:为何SRM比CRM更难商品化?
terry
2024-09-24
次浏览
为何SRM的商品化进程相较于CRM更为艰难?这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又或者,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哪些显著的差异呢?
尽管每个行业都有其独特性,每个企业也都有各自的管理方式,但市场上仍然不乏商品化的CRM系统,业内人士甚至能轻易列举出多个知名品牌。然而,与CRM相比,市面上的商品化SRM系统却显得寥寥无几,即便是业内人士,也可能难以列举出几家。即便能列举出来,这些SRM系统也大多仅适用于某个特定行业或某类商品的采购管理。这究竟是何故呢?
一个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罕见,往往是因为需求量小,或者难以实现标准化和量产,我认为SRM系统就属于难以标准化和量产的那一类,因此,很多企业选择通过定制化或自主研发来解决这一问题。
行业特性鲜明,差异显著
不同行业在采购主要商品或物资时,其采购流程和商品采购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跨行业的SRM系统难以开发。以汽车、旅游和钢铁三个行业为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汽车行业: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采购管理方式,这种采购方式允许供应商将货物送至整车企业指定的仓库或附近的第三方物流仓库,但货物的所有权仍归供应商所有。整车企业在使用时,直接从这些仓库中提取货物,使用后再进行所有权的转移。这种采购管理方式与传统的采购流程截然不同,无法用通用的采购流程来管理。
旅游行业:以出境自由行产品为例,其采购流程也极具特色,自由行产品涉及的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签证等商品的采购流程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商品中,如机票和酒店的采购,也分为控位和普通采购两种方式。这使得旅游企业在采购时面临巨大的挑战,难以用一套统一的SRM系统来管理。
钢铁生产企业:煤是重要的原料之一,煤的采购特点在于“以质论价、除湿除杂”,在采购质检前,采购重量和价格都无法准确确定。这一特点使得煤的采购流程与标准货物的采购流程大相径庭,也无法用通用的SRM系统来管理。
主辅物料采购流程各异
商贸企业中销量大、周转快的商品与销量小、周转慢的商品在采购策略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同样,制造企业在主料、辅料、非生产性物料和备品备件的采购策略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它们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也各不相同。
对于销量大、周转快的商品或生产主料,很多企业会选择与供应商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定期签订采购框架合同,并按需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然而,采购订单的价格制定方式也因行业或商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对于辅料、备品备件等物品,由于其采购金额占比小且多为标准商品,很多企业选择直接从B2B电商网站上采购或询价后直接向供应商下达订单。这使得这类物品的采购模式与主料或高销量商品的采购模式截然不同,也无法用统一的SRM系统来管理。
SRM需要供应商的协同使用
企业在使用CRM系统管理客户时,无需客户的直接参与或客户的参与成本很低。然而,SRM系统则不同。企业通过SRM系统发出采购需求后,需要供应商登录系统参与接单、发货甚至后续的对账工作。这使得SRM系统的使用受到供应商信息化程度、是否愿意使用系统以及采购量大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唯有在全方位贯彻这些关键要素的前提下,企业方能真正发挥SRM系统的效能,优化供应商管理流程,进而达成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自2010年诞生以来,云表平台经过十多年的深耕研发,秉承“万物皆可表格化”的理念,开创性地实现了无需编程即可构建SRM管理系统的能力,其纯中文的开发界面在国内企业管理领域赢得了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云表平台作为一款无代码开发工具,仅需通过“绘制表格”这一直观操作,便能定制出符合企业特定需求的SRM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与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不仅是一款高效处理数据的无代码利器,更是一个融合了双引擎驱动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以及一个能够提供100%适配度的软件开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