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软件定义城市”新时代
秋梅
2017-08-04
次浏览
无处不在的软件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城市并改变着城市。软件定义城市不仅是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也有着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过去,我们的城市建设投资,更多是水电路房等传统基建硬投资;未来,更需要的是网络数据平台等新兴要素软投资。城市的发展要树立“软件定义”理念,根本途径是实施“城市软件工程”,把软件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资源,放在更加核心的地位上。
回顾历史,软件技术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辅助工作为特征的个人级应用阶段,二是以流程处理为特征的企业级应用阶段,三是以系统整合为特征的城市级应用阶段。软件定义城市则是软件城市级应用的高级阶段。从当前看,软件主要从3个方面重新定义城市。
第一,软件重新定义城市的基本功能。比如生产功能,过去,城市是人类最主要的工业生产聚集地。城市生产布局一般强调全产业链,规模化集中安排工业企业,强调建设效率高、成本低的工业区(开发区)。而现在,基于软件背后驱动的网络化生产模式和工业云服务,让产业链的各环节可以分散布局,异地协同。这就改变了原有的城市生产组织方式,重新定义了城市的生产功能。实际上,这也是我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逻辑。
第二,软件重新定义城市服务模式。以交通服务为例,眼下人们已经普遍使用的打车软件和网约车服务,依靠软件实现了个性化、集约化使用社会车辆,突破了要么私有、要么公共的传统模式选择,我们可以称之为软件定义的共享交通模式。当然,这两种方式还只是软件定义交通的雏形,只是改变了现有车辆的组织方式。未来,随着无人驾驶的普及,软件将进一步重新定义城市交通设施、定义交通格局、定义出行方式,我们将看到一场由软件驱动的城市交通革命。
第三,软件重新定义城市运行管理。随着软件和其它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数字城市、网络城市、感知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极大地变革了城市管理手段,提升了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展望未来,城市管理和运行的诸多环节和整个体系还将被软件颠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软件定义城市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就需要我们改变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传统认知,树立“软件定义”理念,大力实施“城市软件工程”。具体来讲,“城市软件工程”架构包括5个方面。
首先是统一的城市大脑系统。主要是利用云计算、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一个能够整合汇聚城市各类数据资源、能够运算处理复杂数据信息的城市中枢控制系统,即智慧大脑。利用这个大脑,可以解剖城市中相互交织的各种因素、互为关联的各个领域、互为影响的各类问题,支撑决策、服务市民,实现城市各个“器官”的协调运转。比如目前我们在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就是一个城市大脑项目。
其次是全域的城市编码体系。主要是对城市所有基础设施、楼宇、车辆等物体和所有市民和机构,进行标准统一的位置、身份等数字信息编码,实现空间、主体全覆盖。这是建设数字智能城市的基础工作。比如我们目前正在实施的“北京通”,就是用一个伴随一生的虚拟号贯通了社保卡、交通卡、就诊卡等各类卡证的数据和服务,用一个APP汇聚集成全市已有的40余项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此外,“城市软件工程”还包括动态的数据采输体系、重构的服务应用体系和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五大体系的构建,让软件覆盖各领域、贯通各环节、链接各主体,赋予城市以智慧,从而将城市打造成一座能够有序运行、自我调节、良性互动的宜居生命体。整个城市的运行管理由此逐步走向精细化,资源配置走向精准化、社会服务走向精益化。《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25日 23 版)
通过画表格开发管理软件的纯中文开发工具。
适应全行业各种场景应用,可以与主流信息系统无缝集成。
开发过程无需编程像搭建积木一样简便快捷、功能扩展同样方便。
非常适合软件开发者、软件代理商和企业管理精英用来开发个性化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