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无代码有什么影响,真能解决70%的开发工作?
terry
2022-02-21
次浏览
被视为互联网后半壁江山的工业互联网,似乎正在逐渐走向稳定和清晰,但是低/无代码这种新的开发方式的火热,难道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吗?
2017年,Garnter发布了关于HPA PAAs(企业高生产力应用平台即服务)的限报告,这是一个全新的细分领域。然而,在2019年发布的《Magic Quadrant for Enterprise Low-Code Application Platforms》报告中,HPAPaaS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LCAP,这通常被称为低代码。同时,它还给出了No-Code(无代码)一个准确的归属关系,即它是低代码的子集。
从那以后,无代码/低代码的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更何况无代码的用户是针对业务人员的,影响深远。即企业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分工。首先,低/无代码让业务人员直接加入到企业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因为无代码主要是针对业务人员的,所以可以让更多非专业的开发人员在不同的业务场景去开发,快速的开发出自己想要的功能,解决业务需求,提高业务效率。
未来,无代码的编程技术,可以成为像Excel和PPT一样的基本办公技能,因为面向业务的无代码用户会直接超过代码编程的工程师,无代码的市场和红利将更大。业务人员在一线,懂业务,能持续创新,将大大加快企业部门的数字化建设。企业大部分部门完成了数字化建设后,将促进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其次将IT工程师进行分层,一部分面向业务一线,开发系统会更快速的满足业务变化与需求,另一部分会更专注于后台或者基础技术的建设。
这也符合当前大中型企业数字化建设中IT技术部门的组织变革趋势。以数字和技术应用领先的金融机构为例,许多原有的it技术部门被拆分为两部分,部分IT工程师被直接分配到具有相同KPI考核的业务部门,主要目标是支持和满足业务需求。另一部分仍归IT技术部,主要对底层基础产品和技术进行研究,包括企业后台产品应用的建设。
中国数字化需求的变化使得无代码和低代码受到欢迎
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率仍然不高,有很多企业甚至还是用的纸质传递信息,数字化率不超过1%。而且数字化和云端同时发挥,无代码的市场潜力巨大,比国外市场更有吸引力。其次,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标准化和个性化定制长期存在矛盾,个性化开发需求,开发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的矛盾也是日益加剧。目前市场上提供的各种系统管理应用,都是为销售规模大标准化软件,这些产品都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大中型企业通常在市场上选择相应的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定制开发,有的甚至进行全部定制开发。然而,这些定制应用不仅对行业知识和人员要求高,而且通常成本也很高。
中小企业就更不一样了。市场提供的可选产品种类不多,大部分是有共同需求的大型产品。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各种成本的因素,对其再次个性开发就更少了,更不用说完全的个性开发,毕竟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难题,有需求,但是市场规模小,市面上就没有符合的软件使用。
无/低代码技术的出现似乎给出了一个恰到好处的选择
事实上,所谓的标准化和定制化在世界上一直存在,因为个性化需求也是企业构建自身商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互联网的熏陶下有些员工走向了管理岗位,这批人天生就有数字化意识和管理的思想,会更迫切的使用工具来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企业原有的IT架构和模式无法满足,当低/无代码的出现,这对他们来说会更具吸引力。
一个互联网集团企业本身就是一个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程度非常高的企业。例如:浙江恒逸集团年产值2000亿,100+工厂,50+分公司,用云表平台,替代昂贵的SAP组件,重构数十个业务系统,涉及数千个工序,对接各种作业系统。原来90名IT工程师历时半年才能上线一套大系统,如今10名项目实施人员,平均每周上线一套系统。央企中铁十六局物资贸易有限公司自主搭建业财税一体化系统。以业务驱动、智能数据分析、流程内嵌、风险预警等信息化设计手段为抓手,涵盖供应商1132个,客户454个,日均录入单据45000余条,管理营业收入500亿,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设立云表管理系统开发小组,获得中国铁道建筑报头条报道,获得中铁建系统其他单位效仿。
如今,无/低代码已经进入产业发展的道路,也将进入各个服务商的淘汰赛阶段。在现在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大机遇下,一批无代码、低代码的服务商将会更快的涌现,这将使中国企业的数字服务商生态更加多元和繁荣,也将在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